在後疫情時代的香港,口罩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不只是防疫工具,更是守護家人健康的重要防線。無論是在擠迫的港鐵車廂、醫院候診區、霧霾嚴重的天氣,還是與家中年長長輩共處時,佩戴合適的口罩,已是每位市民的日常責任。它象徵著對自己、家人以及整個社區的關愛與尊重。
然而,市面上口罩種類繁多——外科口罩、N95、KN95、布口罩、活性碳口罩、兒童與長者專用款——不少人仍感迷惘:哪一種才最安全?怎樣判斷品質?如何佩戴才真正有效?老友記巿集 SilverMarket 作為專注長者與家庭健康的香港品牌,特別整理出這篇全面指南,幫助您掌握口罩選購與使用的所有關鍵。
一、口罩的防護原理
口罩能有效隔絕病毒與污染,依靠的是「過濾」與「密封」兩大作用。
過濾功能:中層熔噴不織布具靜電吸附能力,可攔截飛沫、灰塵、花粉與細菌。
密封貼合:若口罩與臉部間有縫隙,未過濾的空氣仍會滲入,降低保護力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:
外科口罩:足以防範飛沫傳染,如流感或新冠。
N95 / KN95:適合在氣溶膠或高風險環境使用,如醫療場合或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。
二、五類常見口罩與使用場合
1. 醫用外科口罩
三層防護結構:防水層、過濾層、吸濕層。
適合日常外出、探病、乘坐公共交通。
優點:透氣、舒適、一次性衛生。
缺點:密封性不足,不宜長期重複使用。
2. N95 / KN95 防護口罩
能過濾至少95%的懸浮微粒,是醫護人員或高風險人群的首選。
適用於醫院、密閉場所或空氣污染環境。
注意:呼吸阻力較高,不建議心肺功能較弱的長者長時間佩戴。
3. 布口罩
環保、可重複清洗,但防護力有限(約30–60%)。
適用於低風險場合或短暫外出。
不建議用作主要防疫裝備。
4. 活性碳口罩
主要功能為除臭與過濾氣體,如車廢氣或油漆味,無法有效阻擋病毒。
5. 長者與兒童專用口罩
針對臉型設計:柔軟內層、寬耳帶、貼合鼻樑、防霧效果佳。
部分款式設有透明視窗,方便聽障人士溝通。
三、辨別真偽與品質的五大檢測方法
查看認證標示:
外科口罩應標示「YY 0469-2011」或「ASTM Level」。
N95 必須印有「NIOSH」標誌及型號。
靜電吸附測試:撕開中層熔噴布,若能吸附紙屑或髮絲,即具過濾靜電功能。
防水測試:滴水後形成水珠、不滲透者為合格。
燃燒測試:合格熔噴布燃燒時會融化無明火。
包裝檢查:確認廠名、批次、有效期與標準號。
SilverMarket 嚴選所有口罩產品,並提供實驗室檢測證書與批次查詢,保證每一批貨源正品安全。
四、正確佩戴與棄置方式
佩戴步驟:
先洗手再觸碰口罩。
有色面朝外,白色面朝內。
完全覆蓋口鼻下巴,壓緊鼻樑。
若口罩受潮、變形或使用超過4小時,應立即更換。
棄置方法:
僅接觸耳帶取下,對摺後丟入有蓋垃圾桶。
棄置後以肥皂或酒精洗手。
五、長者佩戴口罩的小貼士
耳痛壓痕:使用頭戴式或掛頸式設計減輕壓力。
呼吸不暢:選擇透氣性佳的ASTM Level 1 外科口罩。
眼鏡起霧:壓緊鼻樑條或使用防霧設計口罩。
抗拒佩戴:選擇柔軟、無味款式並由家人陪同示範,建立安全感。